绩溪
切换分站
免费发布信息
    “行气阳明汤”:小脑萎缩诸痿症无不成于阳明之火
    分享  | 2025-07-07 15:01:17发布 信息编号:1878541
  • 置顶
  • 收藏  |
  • 删除  |
  • 修改  |
  • 举报  |
“行气阳明汤”:小脑萎缩诸痿症无不成于阳明之火
  • 地址:伏岭镇 61.149.239.*
    • 联系人:于先生
    • 电话:1352260**** 点击查看完整号码
      • 便民网提醒您:让你提前汇款,或者价格明显低于市价,均有骗子嫌疑,不要轻易相信。
  • 信息详情
痿证是指肢体筋脉迟缓,手足痿软无力,日久因不能随意运动而致肌肉萎缩的一种病证,以下肢不能随意运动及行走者较为多见。

2012年9月23日下午,“中医疑难病学术报告会”在卫生部隆重召开。在大会上,有关专家将小脑萎缩、重症肌无力、肌肉萎缩、共济失调、运动神经元等神经肌肉类疾病称之为“痿症”。

“痿症”的证解由来已久,早在2000多年前,《内经》即有记载。其有“治痿者,独取阳明”之说成为历代医家治痿之宗旨。

“行气阳明汤”医生组褚尊贵大夫说:

“痿症无不成于阳明之火,胃火上冲于心,心中烦闷,怔忡惊悸,久则成痿,两足无力。”

世人皆知“治痿者独取阳明”。然分清虚实,明确病位乃其根本。

褚尊贵大夫点明“治痿独取阳明”,是大法,而非定法;“独取”,是言其重,而非言其孤。

近年,“行气阳明汤”医生组在以往治疗痿症的经验总结上,首次归纳出了治疗小脑萎缩、重症肌无力、肌肉萎缩、运动神经元病等痿症的两条原则。

一是在《内经》“治痿独取阳明”的理论之上,“行气阳明汤”医生组首次提出“欲取阳明应先和营卫”。二来,“行气阳明汤”医生组着重强调痿病不可安用风药。

在这两条原则之上,亦确立了治痿的三大方向。和营卫,取阳明,调虚实,是为“行气阳明汤”方论之本。

其中“取阳明”又为“行气阳明汤”方论重中之重。

“行气阳明汤”医生组褚尊贵大夫说:

“肾为先天之本,阳明为五脏六腑之海,乃后天之精。痿症无不成于阳明之火,胃火上冲于心,心中烦闷,怔忡惊悸,久则成痿,两足无力。”

此为总纲,然细观之,内容博大。

皮毛、筋、骨、脉、肌肉这五体,心肝肺肾这四脏,无论哪一个都离不开脾胃所运化的水谷精微的滋养。若脾胃虚弱,气血乏源,心失所养,其温煦功能减弱,则可致心阳虛衰,同时还会产生诸多病理变化。故欲实心阳,当先调脾胃,可从根本上起到益心之效。

“行气阳明汤”医生组亦强调“阳明之火”有泻、散二法,应慎用大寒之物。

盖阳明之火,本可用大寒之药。然而阳明初起之火,可用大寒;而阳明久旺之火,宜用微寒。


褚尊贵大夫说:

“因阳明之火,乃胃土中之火,初起可用大寒泻火,以救肾中之水,久旺用微寒散火,所以生胃中之土也。胃火之盛,胃土之衰也,扶其土,即所以泻其火。”

而胃土自健,自能升腾胃气,化水谷之精微,输津液于肺中也。水旺而肺不必去顾肾子之涸,则肺气更安,清肃下行于各府,水生火息。

阳明之火用大寒之药,如石膏、知母之类,虽泻胃火甚速,然而多用必至伤胃,胃伤而脾亦伤,脾伤而肾安得不伤乎。

“行气阳明汤”多用玄参、甘菊之类,既清其胃火,而又不损其胃土,则胃气自生,能生津液,下必注于肾,而上且灌于心矣。况麦冬、五味以益心,熟地、沙参以滋肾,上下相资,水火既济。

故补水于火中,降火于水,合胃与肾而两治之。胃火不生,自不耗肾中之阴;肾水既足,自能制胃中之热。

自然骨髓增添,燔热尽散,不治痿而痿自愈。
联系我时,请说是在绩溪便民网看到的,谢谢!

  • 您可能感兴趣
查看更多
    温馨提示:本页信息由用户及第三方发布,真实性、合法性由发布人负责,请仔细甄别。